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
发布日期:2019-01-29
——马鸣乡人大代表工作纪实
近年来,马鸣乡人大主席团多措并举构建人大工作平台,注重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发挥、激发人大工作内生活力,从群众的小事件、小矛盾、小诉求着手,察民情、集民智,代表密切联系群众、积极参政议政、依法履职抓监督、建言献策促发展,乡人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,开创了人大工作新局面。村村有代表联系点,为群众排小忧解大难
“社情民意,千头万绪,光靠乡政府大包大揽,肯定是管不过来的,只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,多方发力,才能把各项工作抓牢抓实,落细落小。”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,目前,马鸣乡7个村(社区)都设立了代表联系点,在村(社区)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人大代表信息公示栏,进行“五公开”,即公开代表姓名、产生选区、工作单位、联系方式和为民办实事情况。在村(社区)建立代表联系点和代表“五公开”两个举措,解决了群众“找代表有困难”的问题,唱响“有困难找代表”好声音,强化了人大代表“进了人大门、就要琢磨人大事”的代表意识、履职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。按照乡人大主席团要求,代表每月至少走访一次群众、为所在选区建设献一计、提一条意见建议、为群众办一件实事、反映一条有价值的社情民意。在社区治理中,人大代表通过“联系点”这个服务平台,倾听群众诉求,对群众关注共性热难问题进行深入了解,乡人大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判,认真督办落实。今年以来,人大代表走访群众620人次,提出环境整治、项目建设、脱贫攻坚、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2条、解决32件,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实事53件。发挥代表主体作用,建言献计乡村振兴
乡人大积极推进“双联双进”活动,突出代表在群众中的“信息员、联络员、宣传员、领头雁”的作用,深入开展“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,我为和谐马鸣建一言,我为所在社区办一事,我为身边群众解一难”主题活动,拓宽社情民意收集反映渠道。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中,区人大代表杨星春提出了“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,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增加农民收入”的建议。乡人民政府依据相关政策规定,积极采取“党建+”的模式,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,带领群众发展致富。目前,全乡成立了9个“有规模、有亮点、有效益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。按照“先建机制、后建工程”的思路,成立了德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,以产业支撑、企业合作、农户参与的方式,创新开展“村党总支+龙头企业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资产收益产业脱贫模式,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占地11.36亩的全现代化、标准化、高效化生猪养殖小区,年出栏肥猪3000头,同时鼓励全乡深度贫困的49户123人加入合作社进行股权量化分红,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,壮大村集体经济。在新楼房村委会成立了新胜农民专业合作社,吸纳58户203人发展特色经果种植200余亩,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;在瓦窑村委会成立了映红苹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,吸纳28户84人发展苹果种植142.2亩,实现户均增收1.2万元;在挪地村委会成立了红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吸纳63户232人,种植工业辣椒300余亩,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。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,农户实现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合作生财”的转变,呈现出“建一个合作社、兴一方产业、活一方经济、富一批群众”的新景象。
强化代表监督职能,为政府各项事业把脉问诊
该乡人大坚持“一线监督工作法”,实打实地面对老百姓和政府工作部门,做到零距离接触群众,面对面征求意见,并注重询问与工作评议、视察、调查等监督方式的结合,提高工作监督实效。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乡人大代表认真学习《宪法》和《地方组织法》、《选举法》、《代表法》、《监督法》等法律,掌握好监督工具,让自身业务知识走在工作的前头,正确履行好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权利和职责。并注重提高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针对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、难点、焦点问题,深入基层了解情况,重点对脱贫攻坚、人居环境提升、土地流转、农民工就业、教育、卫生事业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开展视察调研,使代表能够了解掌握政府工作的基本情况,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,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,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在工作监督过程中,要求人大代表要“干着”监督而不是“坐着”监督。通过定期召开“人大督办工作分析研判会议”,一方面将工作取得的成绩、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反馈给乡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,进一步压实责任主体、加快工作进度、提高工作落实实效。另一方面,将新梳理出来的问题,按照部门权限,明确责任人、督办负责代表和时间表。乡人大先后列出的涉及人居环境提升、民生改善、脱贫攻坚等8项共性和个性建议,截至目前,已全部办结。